代理記賬剛需高頻,是黏住客戶的重要手段,從而成為其他企業服務的重要入口。由于代理記賬服務是高頻剛需,不僅能帶來持續性的收入,也具備客戶黏性,而且對企業的業務需求和業務數據有更好的了解,會成為黏住用戶、發展高價低頻業務的很好的抓手,該領域成為中小微企業服務廠商的必爭之地。目前市場上大多數的中小微企業服務商均同時提供工商注冊登記、代理記賬、社保代繳等基礎業務。隨著互聯網的不斷滲透,在需求端,新增企業創業者越來越年輕,品牌和互聯網化成為年輕創業者的關注重點;在供給端,一方面部分業內企業向互聯網+會計轉型,另一方面,互聯網企業也在向代理記賬、工商登記市場邁進,通過互聯網的方式開展業務。
從 2011 年以來,我國每年累計市場主體數量不斷增加,且呈高速增長態勢。
截至 2015 年,我國市場主體實有戶數已接近 8000 萬戶。
同時,近 3 年內,每年新設市場主體數量不斷增加,同比增速維持在 14%以上。
與此同時,每年注銷市場主體數量呈現波動,近 2 年內有加速趨勢。
從結構上看,企業類(含分支機構)市場主體占比提升,從 2011 年的 25%提升到 2015 年 4 月的 27%。
歡迎關注 樂晴智庫 微信公眾號:lqzk168
更多深度行業研究報告請到網站:www.767stock.com 免費閱讀下載
我們認為,數據背后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2014 年 9 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公開發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
此后,國務院、各部委、地方政府相繼出臺了各類文件落實雙創政策,從市場準入、政策及稅收優惠、投融資渠道、知識產權保護、文化氛圍等各個方面推進政策落實。
在這一政策的指引下,2015 年上半年,新登記企業數 4、5、6 連續三個月刷新歷史高位水平。
我們認為,隨著雙創政策的進一步落實貫徹,有望推動新登記企業數量持續增長。
我國商事制度重大改革包括:國務院辦公廳 2014年的《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方案》以及 2016 年的《關于加快推進“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的意見》。
前者大大降低了創業門檻,激發市場主體的創業熱情;
而后者簡化了登記手續,縮短運作周期,提升企業辦事效率。
在經濟結構轉型的背景下,符合經濟轉型方向的市場主體快速增長。
一方面,第三產業資產模式較輕,進入門檻相對低;另一方面,政策給予符合經濟轉型方向的科技類、文娛類、信息類企業相對優惠的政策;
再者,在電子商務、移動辦公、企業外包服務的蓬勃發展下,企業開業成本與客戶獲取成本將越來越低,有利于企業輕裝上陣,利好新增市場主體。
綜上,我們認為,在雙創政策持續推進、商事制度降低市場準入門檻、以及經濟結構轉型力度不斷加強的情況下,以中小微企業為代表的市場主體數量將持續增長,對企業服務的需求將不斷增加。
在政府部門辦理業務構成中小微企業服務需求的重要部分。
在稅務局、工商局、社保局辦理業務是所有中小微企業的共同點,如工商注冊登記、代記賬(納稅申報)、社保繳納等,該類業務流程固定、標準化程度高,由于中小微企業規模有限,資金人員不足,將此類業務交給專業的第三方機構有利于降低辦理成本。
同時,中小微企業業務簡單,外包服務需求不多,連接企業與政府的第三方服務構成中小微企業外包需求的重要部分。
1> 基礎服務可以概括為每個企業都需要的標準化服務:包括工商注冊登記、代記賬、社保繳納等。
該類服務進入門檻低,服務廠商較多,價格競爭激烈。
2> 其他服務可以概括為特定企業需要的服務,包括行業資質認證、商標、版權等。該類服務具備一定的資源門檻,服務廠商數量相對有限。
其中,商標類業務套餐價格高達 5000 到 20000元。各類版權與專利業務價格在 500-2000 元左右。
1> 代理記賬業務:
企業代理記賬的目的是進行納稅申報,營改增后,代理記賬主體可分為一般納稅人與小規模納稅人。
部分個體工商戶實行定額稅制,暫時不太有以報稅為目的的代理記賬需求。
綜合下來,根據下表,待記賬市場每年市場規模為 700 億左右。
2> 工商注冊業務:
引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局長張茅 2016 年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
布會上的數字:“一天有 1.2 萬戶企業進入市場,大概注銷的企業有 1800 戶”。
假設工商注冊單價為 2000 元,銷戶的單價為 5000 元,則年市場總規模為 120 億。
工商注冊卡位企業的“生”與“死”,是獲得新客戶的重要入口。
企業服務的痛點是獲客,工商注冊是卡位企業“生”的重要手段。搶占工商注冊業務,對于將“一次性付費”的“工商戶”轉化為“持續性付費”的“記賬戶”,有十分關鍵的作用。
部分企業為了搶占工商注冊業務,已深入到創業競賽等活動,從源頭搶占客戶。
代理記賬剛需高頻,是黏住客戶的重要手段,從而成為其他企業服務的重要入口。
代理記賬業務屬于高頻剛需業務,一方面能貢獻“持續性收入”,
另一方面可以形成客戶黏性,了解公司的業務數據,有助于拓展顧問服務、法律服務等低頻高 ARPU 值的服務。
從上文看,代理記賬市場規模每年為 700 億左右。
由于代理記賬服務是高頻剛需,不僅能帶來持續性的收入,也具備客戶黏性,而且對企業的業務需求和業務數據有更好的了解,會成為黏住用戶、發展高價低頻(如各種資質申報、法律服務)業務的很好的抓手,該領域成為中小微企業服務廠商的必爭之地。
目前市場上大多數的中小微企業服務商均同時提供工商注冊登記、代理記賬、社保代繳等基礎業務。本文我們深入分析代理記賬市場。
代理記賬機構前期收集匯總客戶企業的原始會計憑證、登記會計賬簿、編制會計報表,主要是為了提交納稅材料;后期的客戶反饋工作,也是將稅務部門的審核意見信息向客戶進行闡述。
代記賬機構圍繞報稅這一核心環節,在稅務部門與企業客戶之間扮演信息傳遞與業務操作的角色。
從業務橫向價值對比的角度分析,代記賬的四個業務單元(收集原始憑證、編制會計報表、報稅、客戶反饋),除了報稅之外都屬于內部場景處理,具備標準化特征,而在報稅環節屬于機構外場景處理,由于不同客戶企業的納稅方式、應納稅種、納稅規則不盡相同,因此報稅環節的業務質量和效率十分考驗代記賬機構的業務能力、財稅服務經驗,是整個業務鏈條上價值最高的一環。
代記賬行業發展 20 年,具備一定市場壁壘。
1993 年,《會計法》首次肯定了代理記賬的法律地位,之后,我國代理記賬行業經歷了 20 年的發展。
2016 年財務部最新頒布的《代理記賬管理辦法》要求代理記賬機構:
1>除會計師事務所以外的機構從事代記賬需要縣級以上地方財政部門審批;
2>申請代理記賬資格需要持有會計師從業資格證書的專職人員不少于 3 名。
但是,由于監管成本較高,市場上仍存在大量地下代理記賬機構和個人兼職會計。
代理記賬行業市場分散,90%以上代理記賬機構屬于小微企業。
目前,代理記賬機構數量約在 10萬家左右。在 2012 年底 2013 年初,財政部在全國范圍內對 12440 家代記賬機構進行普查,12440家代理記賬機構注冊資本 2.2 億元,從業人員 68302 人,2012 年度實現代理記賬業務收入 75.2億元。
1> 平均收入體量小,服務同質化與價格競爭激烈使得相當一部分機構出于微利狀態:平均收入為60 萬元,90%以上代理記賬機構屬于小微企業,45%的代理記賬機構處于微利或虧損狀態
2> 服務客戶以小微企業為主:客戶的銷售額在 50 萬以下的居多,每月支付代理記賬費用在 500元以下的占比為 60%。
3> 新型記賬方式占比或提升:手工記賬占比 17%,單機記賬占比 54%。除了部分三四線城市仍采用手工記賬外,大部分的企業采用單機記賬。隨著 SaaS 行業的發展和廠商的重點推廣,越來越多的記賬機構采用 SaaS 軟件記賬。
4> 專職會計人員較多,但高端人才缺乏:具備從業資格證書的專職從業人員占據絕大部分,但高端人才缺乏。使得稅收籌劃、內部審計、財稅咨詢等全方位的會計服務難以開展。
互聯網企業進入傳統代理記賬市場,提升獲客成本。
傳統代理記賬公司的獲客方式包括電話營銷、在工商局附近發傳單和小廣告、上門拜訪、在 58 同城等門戶網站做線上推廣等。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滲透,在需求端,新增企業創業者越來越年輕,品牌和互聯網化成為年輕創業者的關注重點;在供給端,一方面部分業內企業向“互聯網+會計”轉型,另一方面,互聯網企業也在向代理記賬、工商登記市場邁進,通過互聯網的方式開展業務。
傳統代理記賬公司面臨獲客壓力,只能抓住原有客戶,規模擴張遭遇瓶頸。
會計人員成本提升壓縮毛利率。中小微企業服務的核心生產要素是人。傳統代理記賬機構一方面面臨收入端的價格競爭和客戶推廣壓力,另一方面成本端會計人員市場工資、房租等上漲,擠壓業務毛利率。
對于缺乏核心競爭力的機構,持續經營面臨壓力。
1、財稅是企業級服務的必爭入口,代記賬行業整合是必然趨勢
政策推進、技術革新、互聯網等,使得行業逐漸顯現規模效應。
代理記賬行業發展 20 年,形成小而分散的市場格局,主要原因是傳統代理記賬的獲客成本、做賬成本差異不大,報稅環節對接區域政府部門,與政府溝通渠道是重要競爭力之一,且各地政策存在差異,市場集中度不高。
隨著互聯網的逐步滲透、技術革新以及政府業務辦理線上化透明化,不同代理記賬機構的獲客成本、做賬成本拉開差距,同時打破區域限制,促進行業整合。
隨著金稅三期的開展,報稅實現網上申報、全國聯網,有利于接口的打通。
此前憑證、記賬等處理都是線下手工操作為主,未來財稅服務商將會整合財務軟件、打通稅務接口、提供一站式的平臺,實現“一鍵報稅“,極大提升報稅效率。
報稅難度逐漸降低,代賬價格趨勢下行,所以對于中小微企業其他需求的挖掘與服務場景的疊加將更為重要。
財稅服務是企業級服務的必爭入口,資本進入加速行業整合。
代記賬服務是剛需高頻服務,持續性很強,而且對企業的業務需求和業務數據有更好的了解,會成為黏住用戶、發展高價低頻(如資質申報、法律服務)業務的很好的抓手,是小 B 企業服務的必爭入口。
2015 年,C 端互聯網紅利逐步消失的背景下,企業級服務投資案例以及平均投資金額都出現較快增長。
神州易橋、豬八戒、頂呱呱、華財會計等企業服務互聯網平臺逐步出現并融資。
我們認為,資本的進入將有助于行業快速整合。
你需要的深度行業研究報告,也許我們這里都有。
全部報告可在網站免費閱讀下載:www.767stock.com
樂晴智庫,歡迎關注和探索!
? 微信公眾號:lqzk168
? 智庫君個人微信號:lqzk777
? 新浪微博:@樂晴智庫
? 上海鑫勵企業管理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滬ICP備17051098號-1 網站地圖 推薦專題
地址:上海市浦東新區浦東南路1085號華申大廈1603室 1202室
免費電話:400-018-0990 徐經理